首页 > 热点 > > 正文

2023年,烟台市以改革为动力,全力冲刺万亿级城市目标_天天热讯

时间:2023-04-17 15:06:17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14日讯(记者 景立婷 见习记者 冯欣欣)4月14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全面深化改革专题首场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包海东,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郑玉堂,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吉鹏,烟台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赵聚奎介绍了今年改革工作的重点部署和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2022年,烟台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关键一招”破局开路,以“十大创新”引领发展,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加力提速、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在改革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均居全省第1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化科技领域改革

加快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新药创制2个省实验室,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突破400家。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揭榜制”“组阁制”,发布“揭榜挂帅”项目41个、总额3.85亿元,入选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19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引育创新人才,健全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实施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新引进外国专家480人、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健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一企一策”推动成长型创新企业向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发展,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21家。荣昌生物7个国家I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蓝鲸2号、雪蜡车等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创新产业培育模式

实施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蓬勃发展,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过千亿元产业集群达到6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增至5个,“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增至13个,烟台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国务院督查激励推荐城市。实行“链长挂帅、部门牵头、链办领建、链主领航”的产业链长制,绘制覆盖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一图五库四清单”。入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年度投资额均居全省第1位。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国首创保税混金模式,推出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44个,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运行,烟台开发区入选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烟台综保区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0位。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开通5G基站1.3万个,橙色云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减证便民行动,在全省首创“多评合一”“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模式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创新搭建“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打通市、区市、镇街、社区四级数据通道,汇集数据200万余条,有关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推广。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完善问题收集、研判分析、督办解决、意见反馈“四位一体”闭环工作机制,累计解决问题3700余个。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100家龙头骨干企业和100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倍增发展,2022年累计为46万户次市场主体办理退减缓税、降费近200亿元。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机制,在全省首创“15+1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推动112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修复联动、在全省率先推出公共资源交易协同联动监督机制和就近化评标模式,“新兴产业用地(M0)+标准地”经验在全省推广。

完善惠民利民机制

健全公共服务供给,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等试点,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63%;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在全国、全省DRG评估中均居首位,群众次均住院费用下降7.9%。实施重点群体保障、居民就业增收等6项提升行动,推出稳就业20条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分别下调4000元、200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2742张、幼儿托位5000个。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93个、惠及群众7.8万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1018个村庄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084公里,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村103个。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第1位。

健全工作落实体系

构建任务推进、典型培育、宣传推广、试点突破、督察考核闭环体系,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

实行改革任务“挂图上墙”,画出工作要点、改革试点、承接方案“三张图”,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动态管理、压茬推进。实行改革实绩“明察暗访”,每季度开展“四不两直”督导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倒逼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实行重点事项“现场办公”,组织区市交叉观摩,实地察看进展、化解难题。实行改革成效“奖优罚劣”,对落实改革部署有力、创出典型经验的充分激励,对推进缓慢、效果不佳的亮牌督办,营造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实施典型培育工程,全年累计对上推荐典型60余个,以改革办法抓稳粮保供、龙口市依托乡镇党员教育中心打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阵地等15项改革工作被中办、国办等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刊发或表扬,国资国企、流程再造等7个案例被报送中央改革办,化解退役军人信访积案、创新乡村振兴路径、数字防疫等13项创新举措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迈上万亿级,改革为动力。今年改革形势更加复杂,范围更加广泛,任务更加繁重。市委改革办系统谋划了44项、143条重点改革任务,形成《中共烟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为全年改革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今年,烟台将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主要抓好6个领域改革——

1.纵深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16项、63条改革任务。烟台将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探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改革路径。

2.纵深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谋划确定了3项、7条改革任务,以完善法治烟台建设体系为重点,创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切实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3.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在市级媒体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对外文化交流、文明传承发展等方面集中用力,研究确定了4项、11条改革任务。

4.纵深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推出7项、31条重点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难点堵点问题。

5.纵深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谋划确定5项、21条重点任务,致力于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6.纵深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推出5项重点任务,重点是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

关键词:
x 广告
共同抗疫!郑州71岁党员志愿者每天爬6栋楼,提醒800多户居民做核酸

1月4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对部分区域实施管控措施。这是近半年来,新冠疫情第3次造访郑州。截止至1月10日24时,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累计123例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2022年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汤阴县38

迅速高效!“河南抗疫互助通道”网上网下联动 获群众点赞

核酸检测24小时了还没查到结果,怎么办?现在高速下站口的管控政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洛阳老城区自驾走高速回郑州,收费站还劝返吗?苏八

信阳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陈志伟出席会议

1月11日,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代市长陈志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听取有关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和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最新疫情消息:1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6例 天津市今日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66例(河南118例,其中安阳市65例、许昌市41例、

1月12日天津市放假半天 开启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重要通告,为做好天津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于1月12日(星期三)下午放假半天。广大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